华亚动态
华亚动态>行业资讯 钢铁业如何“由大变强”

      11月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《钢铁工业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,发布了“十二五”期间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、产业布局、资源保障等主要目标。这是我国原材料领域最早发布的“十二五”规划之一,也是继2009年《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之后的又一行业纲领性文件。
      方向定调: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
      今年以来,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,钢材的需求问题令人关注。《规划》对此作了一个预测,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.5亿吨。这个数字意味着,今后5年我国的粗钢消费年均增速不过4%左右,与“十一五”年均12%的粗钢产量增速相比大大降低。
      知名钢铁现货交易平台“西本新干线”的监测显示,截至今年10月我国粗钢日均产量连续四个月回落,在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,钢厂减产不再犹豫。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之前也表示,从钢铁业投资增速垫底的表现看,市场倒逼机制初步形成。
      在控制数量的同时,《规划》把提高品种质量放在六大目标首位,并提出一些具体指标。如汽车用高强钢、硅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%以上,三级及以上螺纹钢使用比例超过80%。
      “西本新干线”总经理助理盛志诚告诉记者,相比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二级螺纹钢,三级螺纹钢每吨价格要贵100元到200元。但由于其强度更高,性能更优异,在同等条件下可减少用量10%以上,从经济上看是划得来的。
      布局优化:解决“北重南轻”“东多西少”问题
      在中钢协副秘书长、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看来,中国钢铁业有两大痼疾:一是落后产能太多,二是布局不合理。2010年以来,国家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大刀阔斧,但布局调整却倍感艰难。
      钢铁业布局的不合理,简单概括就是“北重南轻”“东多西少”。环渤海是我国第一大钢铁产区,产能近4亿吨,50%以上外销。广东每年消费钢铁5000万吨,自身产能才1000多万吨,大量钢材需要从外省调入。“北钢南运”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      从2006年起,宝钢、武钢就分别在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建设两大沿海精品钢铁基地,但因金融危机搁置。为控制钢铁产能过剩,有关部委表示“钢铁业三年内不宜上新项目”,两大基地至今未获“准生证”。但最新发布的《规划》强调环渤海、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钢铁基地,但表示要加快建设湛江、防城港等东南沿海钢铁精品基地。
      此外,随着“西部大开发”的深入,钢材需求井喷式增长,大批钢厂进军新疆建基地。中钢协首席分析师李世俊曾警告说:“新疆要不了这么多钢厂,否则明天的天山很可能变成今天的唐山。”而《规划》也提出,西部钢铁业要“结合能源、资源情况,适度发展”。
      原料保障:提升至战略层面
      2008年以来,中国钢铁业陷入低迷,从内部看是受产能过剩的影响,从外部看主要受高价铁矿石的煎熬。
      对于这一问题,《规划》明确将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。这包括,积极优化铁矿资源全球配置,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以上。同时,加快建立废钢循环利用体系,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基地。
      国土资源部日前宣布,经过各方努力,我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明显增长,从原来的607亿吨增至目前的727亿吨,增幅近20%。企业也在积极“走出去”,武钢股份总经理彭辰告诉记者,目前武钢在海外拥有8个铁矿项目,锁定的海外权益资源量高达数百亿吨。
      在进口矿方面,形势也在好转。随着中国钢价暴跌和钢厂减产,一贯强势的国际矿山也不得不低头。监测显示,8日我国现货市场上进口铁矿石报135美元/吨,较前期下挫近30%。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亦表示,在现货矿价大跌的同时,公司正与淡水河谷重新商议四季度的协议矿价格。“当疯狂的石头不再疯狂时,中国钢铁业才可能迎来新的生机。”业内人士认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何欣荣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新闻来源:人民日报

Copyright © 2009 钢铁业如何“由大变强”_福建省华亚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. 闽ICP备07503540号
技术支持:港湾有巢

闽公网安备 35010302000271号